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(fā)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。 歡迎投稿:郵箱724922822@qq.com 客服電話:025-86163400 18061633398

且將新火試新茶“減負”趁年華

且將新火試新茶“減負”趁年華
2020-07-30 13:01 來源: 編輯:供稿 瀏覽量:0

長期以來,由于城鄉(xiāng)區(qū)域發(fā)展不平衡,二元結構問題突出,阻礙了一些以農業(yè)為主業(yè)的地區(qū)鄉(xiāng)村振興的步伐。對農民群眾來說,農產品增產了,卻不一定能找到好銷路,即使是一些在本地早已響當當的品牌,每年也會有“賣難”之憂,不少農產品只能爛在樹上、埋在地里、屯在家里,面臨“豐產不豐收”的窘境。

農產品“豐產不豐收”的窘境何因?經調查可見,大部分農產品受市場、信息、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,近年來由于規(guī)?;l(fā)展,農產品的體量迅速增大,但農業(yè)的生產、加工、儲藏、物流和消費的全產業(yè)鏈條還不健全,上市期過于集中,極易出現“產量猛增而銷售不旺”的現象。再者,農產品大多由農戶自產自銷,未與采購大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,在短期內無法暢通銷售渠道的情況下,只能不斷壓低價格,越發(fā)導致“不豐收”。

相比于其他行業(yè),農產品市場具有更多的不可控性,除了自然災害、種植結構等因素,交通便利程度、經營理念都嚴重影響著農產品的銷售情況。事實上,許多“滯留”田間地頭無人問津的農產品,在城里的超市和菜市場卻價格不菲,歸根結底,“豐產不豐收”的主要原因在于產業(yè)鏈條不健全、產銷信息不對稱,因此,唯有在生產和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,才能讓“豐產不豐收”的劇情不再上演。

農產品“豐產不豐收”的困局何解?物以稀為貴,任何產品的價格都受市場供求規(guī)律影響,供小于求時價格上揚,供大于求時價格下跌。因此,解決銷售難,就要基于互聯網思維拓展市場,借助電商平臺,將產品買到更遠的地方,方能提升銷售效率。當然,這僅僅是治標不治本之舉,要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供需失衡、價格大起大落的問題,還得依靠深化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盡快改變大而不強、低端同質競爭的現狀。

因此,各級各部門要著力解決農戶信息不對稱問題,讓農戶了解到市場真正需求什么,按照市場需求種植,甚至采用訂單農業(yè)模式,規(guī)避集中上市風險。同時,農產品如果沒有一定的獨到特色之處,很難賣出超常的價位,唯有聚焦優(yōu)質特色農產品,通過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倉儲冷鏈設施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、強化品牌建設等措施,讓農產品實現“人無我有,人有我優(yōu),人優(yōu)我特”,方能賣得出去、賣上好價錢。

農業(yè)管“豐產”,市場管“豐收”。隨著消費升級,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,倒逼鄉(xiāng)村產業(yè)提高品質、打造品牌,走精品農業(yè)之路。要通過優(yōu)化產業(yè)結構,打造農業(yè)品牌、發(fā)展農村電商,不斷拓寬農產品需求,方能讓農業(yè)既豐產又豐收,為鄉(xiāng)村振興賦能。(作者:劉厚廷)

江蘇蘇訊網客服:025-86163400
【責任編輯:陸超】

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本網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