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·見丨“秋天的第一杯奶茶”,不該有“半杯冰”的算計
如今,奶茶與咖啡成為大眾日常熱門消費選擇之一。近日,隨著新一輪外賣大戰(zhàn)的打響,各大平臺商家推出“秋天的第一杯奶茶”活動,茶飲店生意“爆單”。然而,不少消費者卻在下單時發(fā)現,有的飲品標注“不能去冰”,有的則提示“去冰或少冰不滿杯”。社交平臺上,發(fā)布飲品冰太多或者沒有去冰選項的帖子屢見不鮮,有網友吐槽:“一半的錢花在了買冰塊上”“改賣冰得了”“難怪我喝那么快,原來是不夠”。
對此,一些商家回應,部分飲品去冰后會影響口感。對于咖啡而言,加入冰塊確實可以延緩氧化速度,一定程度上鎖住咖啡的香氣和風味,以冰美式為例,濃縮咖啡加上冰塊,在炎炎夏日能夠給人帶來獨特的味覺體驗。奶茶加冰同樣也能緩解甜度,提升飲品口感。
然而,有些飲品動輒半杯冰,這一比例超出了消費者對于正常冰量的預期。當飲品到手,冰塊占據了杯子近半空間,花同樣的價格,卻獲得了“縮水”的產品,這無疑影響了消費的性價比。吐槽“半杯飲品半杯冰塊”的背后反映的是消費者對公平交易和良好消費體驗的訴求。消費者希望獲得與價格匹配的產品價值,包括合理的分量、穩(wěn)定的風味。當冰塊的占比過高,無疑會讓消費者認為商家在“偷工減料”。
對于商家來說,飲品中加入冰塊也是一種變相的成本控制方式。在市場競爭激烈、原料價格上漲的背景下,少數商家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維持利潤空間,在“降本增效”的路上越走越遠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過度加冰”并非新問題。早在2023年8月,針對飲品過量加冰的情況,中國消費者協會與中國商業(yè)企業(yè)管理協會就曾聯合發(fā)文,倡議飲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前提。然而,由于倡議不具有強制性,且飲品加冰也著實難有一個統(tǒng)一操作標準。兩年時間過去,該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決。
當下,一些商家應該重新審視自身的經營邏輯,切實尊重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,既然在飲品糖度上可以做到迎合顧客的個人口味,那么溫度也應該一樣。消費者樂于為品質買單,商家唯有堅守厚道經營的原則,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認可。
在飲品消費這條充滿煙火氣的賽道上,消費者與商家需要更多的溝通、理解與平衡,讓每一杯飲品都能承載起消費背后的美好期待,制作出更加令消費者滿意的風味,推動行業(yè)在良性互動中不斷前行。(顏霏)
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本網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