逛婚俗影像實物展 女子發(fā)現(xiàn)父母結婚照
(記者 莊劍翔 文/攝)揚州的任女士發(fā)現(xiàn),近日開展的“鸞鳳和鳴”揚州婚俗影像實物展中展出的一張拍攝于1941年的結婚照上,新郎新娘就是自己的父母。照片中的新娘子身著西式婚紗,新浪穿著長衫馬褂,滿滿的年代感。

△任女士父母的結婚照(中排左三為新娘易霖,中排左四為新郎任毅) 慕相中供圖
“這張照片是我從廢品回收站里找出來的。”日前,影像實物展開展在揚州老照片館開展,館長慕相中介紹,一張1941年的結婚照是他偶然得之,這張照片中主人公的后代任女士出現(xiàn)在了展覽現(xiàn)場。

△清咸豐年間揚州夫妻的結婚照
任女士回憶,自己家中也有一張一模一樣的照片,照片中間兩位,是自己的父母親,兩人都是老師,其他則是伴郎伴娘以及家中親朋。對于這張照片的拍攝地,目前文史專家正在考證中,一說是在老揚州市政府大院內,另一說是在一處叫逸園的地方。
“這張照片體現(xiàn)出了當年傳統(tǒng)與開放的結合。”慕相中表示,新郎身著馬褂長衫,新娘穿著偏西式的婚紗,是中西合璧的最好體現(xiàn)。

△1949年的結婚證
而這樣的照片和實物,在展覽中還有百余件,分為老照片、訂婚結婚證書、結婚用品等幾大類,展現(xiàn)了晚清民國時期到現(xiàn)當代的揚州婚嫁習俗。其中,最早的結婚照是清咸豐年間所拍。

△1957年的結婚證(此時已由政府機構頒發(fā)結婚證)
“在過去,訂婚、結婚都需要三媒六證,婚書有‘百年好合’‘鸞鳳和鳴’‘花燭之期’等多種樣式,相當講究。”慕相中向現(xiàn)代快報記者展示了幾十年前的婚禮“套裝”:一個紙質套筒內,裝著訂婚證書、結婚證書和婚禮布置說明書。“以前結婚的證書都是自己填寫,新中國成立之后才改成了政府機構頒發(fā)。”而婚禮布置說明書,會詳細標注結婚的流程、習俗甚至是婚宴座位的安排,非常詳盡。
現(xiàn)在,很多新人喜歡租較好的婚車作為“門面擔當”,而在幾十年前,新人流行請社會名流為自己證婚。慕相中介紹,展出的一張訂婚證上證婚人是顧伯逵,他是揚州有名的畫家,除了簽字外,在證書上留下名字的新郎新娘、介紹人、主持人等,都要蓋上印章。

△幾十年前的結婚用品
到了上世紀六、七十年代,結婚流行起“三轉一響”,第一轉是交通工具,就是自行車;第二轉是手表;第三轉是縫紉機;一響就是收音機。結婚時,男方準備“三轉一響”,女方則要陪嫁“小八件”,這里的“八”是一個泛指,其實就是一些生活用品,比如說一對臉盆、一對漱口缸等等,都要帶喜字的。
目前,展覽正在進行。“一位91歲的老奶奶專程過來看展覽,還要捐出自己的結婚照、結婚證。”慕相中說,許多觀展者在此認出了自己的父母、熟人,也有很多人要把自家的珍藏帶來展出。
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本網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(lián)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