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妻倆小倉庫里“造出”1800余部手機
(通訊員 荀宇 記者 顧瀟)購買翻新機進行貼牌生產,夫妻倆在十平方米的作坊內,制售假冒某知名品牌手機。在一年時間里,銷售1800余部某知名品牌手機,非法獲利70余萬元。
近期,揚州市廣陵區(qū)汶河派出所民警接到群眾報警稱,其在某大型網購平臺上以510元買了一款手機市場價千元的手機,拿到手后發(fā)現(xiàn)該手機質量較差,疑似假冒偽劣產品。
民警根據報警人提供的線索發(fā)現(xiàn),該網店大量銷售某知名品牌各型號手機,并且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格。通過研判,民警判定該店鋪在售手機多為“貼牌”手機。近日,民警赴江西將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。民警抓捕時,嫌疑人正在倉庫進行加工,十平方米的倉庫里堆著十余個麻袋裝的手機零部件,還有刷機用的電腦、電焊機、吹風機、塑封機等工具,環(huán)境雜亂不堪。

△ 犯罪嫌疑人制售假冒手機的作坊
民警了解到,犯罪嫌疑人系夫妻二人,曾在深圳打工,學到了拆、修手機的技術,但嫌收入低便回江西老家“單干”。憑借在深圳打工的資源,犯罪嫌疑人大量購進某知名品牌手機各型號的前蓋板、后蓋板、包裝盒、翻新機等,以老家一間小倉庫作為生產作坊,進行清潔、換后蓋、貼膜、組裝、塑封銷售。

△ 麻袋裝的手機零部件
今年以來,由于生意“火爆”,該夫妻甚至發(fā)展了一名親戚幫忙加工。由于貼牌手機質量明顯差于正品,該網店經常受到客戶投訴,犯罪嫌疑人便讓客戶寄回免費維修,實則是僅僅更換了其中的零部件。經查,自2020年4月至今,犯罪嫌疑人通過網店銷售1800余部某知名品牌手機,非法獲利70余萬元。
警方提醒消費者,購買電子商品應通過正規(guī)平臺,切忌盲目貪圖便宜。在選購時,應對商品外包裝、商標標識等仔細辨識,注意包裝上的品名、規(guī)格、型號、條形碼、生產者、地址、出廠日期、保質期等是否齊備。如發(fā)現(xiàn)制假售假等情況,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反映。
(通訊員供圖)
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本網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(lián)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